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17 13:46:30
语文教案[精品]

语文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

2、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声导入,齐唱《幸福拍手歌》。

播放《幸福拍手歌》,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你们感到幸福吗?你的幸福在哪里?在保加利亚的艾林彼林笔下的三个青年也去找寻幸福,他们找到的幸福在哪里呢?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二、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三、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概括的情况。

四、三个青年人明白幸福在哪里?

是怎样弄明白的?再次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

五、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学生画句子,读课文,交流。老师总结归纳。

随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

引导他们: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这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六、按照以上的方法学习第二和第三个青年的话。

七、汇报交流。

八、三个青年都做过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你觉得怎么样?(这些劳动是不伟大的,很平淡的,却给人们带来好处)

三个青年用了多长时间才领悟到的?(10年)

十年前他们做了件什么事?(挖小水井)

当时是什么心情?(快乐)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他们只感到快乐,却不知道这就是幸福)

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九、小结。

在平日的点滴劳动的小事中,不需要作伟大的事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这就是幸福,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

课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幸福,和课文中的幸福一样吗?你想说点什么?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像温暖的春风拂过我们的面颊,像雨露滋润着大地,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老师演绎一首《幸福在哪里》。

十、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十一、课后反思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

3、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在开始说第一个青年的情况时,有点急,学生说得不够深入,而第二三个青年的情况反而比较好。对于朗读的指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 ……此处隐藏1439个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5.作业情况反馈,表扬好的,鼓励纠错,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10)

写本节课学习的5个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反馈学生上节课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自主识字。

3.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会归纳、积累汉字,加深记忆。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单产和部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5)

1.教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指名认读。

2.集体认读生字。

3.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二、反馈“白、西、分、中”组的自学情况(10)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同学互相评议。

2.全班认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内开火车读。

4.反馈小组在自学时的情况。

5.交流各小组认为如何记这些字。

三、拓展延伸(10)

1.你们在自己加部首的时候,有没有造出目前仍没有学过的汉字。

2.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生字卡,教全班小朋友识课外的生字。

3.出示课后认一认,学生自由认读。

4.指名认读并正确组词。

5.全班认读,巩固积累生字。

6.鼓励学生到课文中找这样组成的生字。

四、指导写字(10)

1.教师出示生字,巩固认识,引导观察它们的不同。

2.借部首学生识记这两个汉字。

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5.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6.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反馈。

7.学生作业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5)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夷山“如诗如画”的美。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礼貌,环保教育。

运用猜半边的识字方法重点学习几个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武夷山“如诗如画”的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同去美丽的武夷山游览吧!

二、教学生字:

1.提问:武夷山在哪?

2.出示课件1:福幅

(1)提问:发现了什么?

(2)猜字:辐蝠富

(3)分组用字典验证、

(4)总结过渡:你们真了不起,不但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了几个课外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到福建去看看吧!来到了福建省境内,你们想不想快点看到武夷山呀!

三、默读课文。

要求:不指读不出声、

边读边思考:武夷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的确,武夷山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那里峰峰有溪水环绕,水道随山峰弯曲回转、你们愿意爬山还是有水呀?

2.要求:爬山的读2段,游水的读3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共同游览、(如果你想与别人一同游览你怎样邀请对方呀?)

3.自由读文。

五、学习课文、

(一)学习描写“山”的第二段:

1.爬山的齐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

2.汇报,体会“奇”:

(1)指名读句子。闭眼想山峰什么样?平时见过吗?

(2)还有多少山写了吗?改标点。

(3)看课件2:看看这些山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说一句话。

(4)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指名评读,师评)

3.体会“险”:

从哪看出险?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出大王峰的险峻?(指名评议)

自读,读出大王峰的险、

4、带着你的感受给同桌读、

5、老师引读、

(二)学习描写“水”的第三段:

游水的同学齐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

体会曲:指名读、看九曲溪的平面图、

体会清:

指名读、(出示句子)

出示课件:水清的图、(想象透过溪水还能看见什么?)

指导读、(声音轻)(提问:为什么这样读?)

体会静:

指名读句子,其他人闭眼想、

你就坐在竹筏上通过这面镜子还能看到什么?

这一切都映入水中真是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呀!再读、

谁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又清又静的溪水、

(三)第4段

这样的美景看够了吗?(看录像,老师范读第4段)

说说你的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问:为什么人们会有一种如诗入画的.感觉?

六、总结:

就要告别武夷山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同学们,像武夷山这样的美景还有许多,神奇的大自然他那宽广无私的胸怀赋予我们如此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北戴河的海已无往日的蔚蓝,云南的许多景点也失去了往昔的容颜,大自然的脸上多了几许人为的雀斑,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感触?心动不如行动,用心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赞美自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吧。

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查字典,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

尊重学生的选择,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文字训练。练习说话。

学习朗读。

朗读与评读结合。

互读。

直观感受理解“曲”。

直观感受理解“水清”。

通过想象体会清。

通过理解读出清。

体会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自然的情感。

礼貌教育,尊重别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通过给教材改标点,树立自信心。

展示了自己,欣赏了别人。

关注他人的教育。

渗透环保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环保教育。

《语文教案[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