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主动理解并获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计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操作说明想法、交流算法,发展简单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积累计算经验;能应用计算经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探索问题的意识,通过探索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用与两、三位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计问题结果。
教具学具: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
2、口算:2×3=4×5=2×8=5×6=6×9=8×7=
3、填一填:5个十是()。7个百是()。10个十是()。
18个十是()。56个百是()。70个十是()
二、探索口算
1、出示问题,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例1独立阅读、观察。指名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黑玉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想,怎样列式?
指名交流想法,口答算式。(可能有:20+20+20xx×3或3×20)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指出:20+20+20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0×3或3×20。)
(板书算式:20×3=)
2、探索交流,明确算法。
提出要求:20×3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操作、思考后全班交流。
(1)20×3=20+20+20=60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3)2×3=6, 20×3=60。
根据交流情况适当板书。
追问:由2×3=6, 推出20×3=6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指出:把20×3看作2个十乘3,这里2个十乘3,其实也是按2乘3来推算出6个十。所以只要按2乘3等于6,推算出20乘3等于60。这样的算法既方便又容易记住。
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三种算法。
学生齐说第三种算法。
提出要求:请你把算式的得数和下面的答句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完成例1的算式与答句。
3、学生尝试,延伸算法。
出示“试一试”,学生先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得数各是多少?
提问:你觉得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可以怎样算?
4、巩固练习,小结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得数。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觉得第一组题40×2、400×2可以先按几乘几来口算?第二、三组的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呢?
指名说说。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几十、几百乘几,都可以先按几乘几来推算得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来算一算:出示口算条,指名依次口算。
三、学习估算
1、理解题意,选择估算方法。
出示例2。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引导:要知道“张大叔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你觉得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知道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应该先算出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再把算出得结果与200元进行比较。
提问:要求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48)
追问:你会计算4×48的得数吗?
大部分小朋友都不会计算4×48的得数,这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不计算4×48,还有其它办法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
指出:也可以通过估算解决问题。(补充课题板书:和估算)
2、讨论交流,明确估算过程。
提出要求:你打算怎样进行估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明确:因为48接近50,把48看作50来思考。又因为4×50=200,所以4×48一定小于200,说明买4箱西瓜的钱一定少于200元。因此,200元买4箱西瓜够了。
再次提出要求:同桌互相说说上面的估算过程和方法。
3、尝试应用,体会估算价值。
出示“试一试”,提出要求:你能通过估算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答案。
追问: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该先算什么?你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想到把62元看作60元来算的?
小结: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该先算5箱哈密瓜一共要多少元;因为62接近60,所以把62看作60来算;由60×5=300,可以知道62×5一定大于300,因此买5箱哈密瓜的钱一定多于300元,也就是说用300元不够买5箱哈密瓜。
组织比较:用估算方法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指出:把48看作50,算出得结果一定比原来的大,也就是说结果估大了,原来的积一定小于估算结果;而把62看作60,算出的.结果一定比原来小,也就是所结果估小了,原来的积一定大于估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得数,集体校对。
追问:你是怎样计算2×50的?8×800呢?
小结:计算2×50时,可以先算2×5得10,再在10的末尾添上1个0,得100;计算8×800时,可以先算8×8得64,然后再在64的末尾添上2个0,得6400。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尝试完成书上的填空,集体校对。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2时等于120分的?你又是怎样想到8分等于480秒的?
讨论交流。
明确:因为1 ……此处隐藏3853个字……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我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搭,其他同学在下面搭。
横着放3个方块,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把右面的方块拿去。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同学们,你们搭的和唐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工人。
3.大家想想,老师刚才给你们发了几条指令?最优秀的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挥建筑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做到这一点。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请一名同学在讲台下面设计,注意不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设计情况。)
李想设计师,请你说说你的大楼是怎样设计的,其他同学作为建筑工人,咱们看看谁最聪明,能够很快明白设计师的意图。
4.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大楼,注意用书挡住不要让建筑工人看到,然后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指令让建筑工人搭出你设计的大楼。做完后同桌互换角色,练一练。
(教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要注意发现典型的设计方案。)
哪位设计师上讲台来,把自己的设计告诉全班同学?
(三)活动三: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同学们,唐老师还有一个很棒的本领呢!我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而且也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我动脑筋想一些问题问你们,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相同的大楼,我们试试看吧!高原,请你回答老师的问题: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教师边问边搭)
2.请大家想想,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同学们,高原用了4个立方体,为什么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的结果会不同呢?现在就请大家搭出和高原同学想的'相同的房子,你从上面、侧面、正面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
3.下面我再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座房子,我们请建筑工人一边提问题,一边搭一搭。
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栋房子,然后建筑工人用尽量少的指令提问设计师,根据他的回答搭出房子来。同桌互换角色练习。(教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谁想知道别人的大楼是怎样搭的?请你上讲台,提问你想知道的同学,我们大家一起搭,看是否能够搭出和他设计的一样的房子。
(四)活动四:根据指令用长方体、正方体、球搭立体图形
1.同学们,我们不仅带来了4个正方体,还带来了一些长方体和球,我们可以用这些物体来搭一搭。下面听老师说,大家搭:
先放三个正方体,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球,长方体放在三个正方体的上面。
2.请同桌两人合作,完成这个活动。
总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还想和大家说些什么?
五、教学反思
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拿到教科书就急忙通读了一遍,然后再一起谈感想。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单元,都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大家都说,他们会搭出来吗?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们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案例点评
这节课教师围绕空间观念的培养,组织了四个数学活动,一是左右等方位的摸一摸活动,然后是教科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最后是一个提高的活动。这四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于本节课的重点二、三两个活动,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先是由教师演示,再让个别学生演示,然后让大家总结经验,最后让同学们合作操作。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整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思考、探索等多种实践活动,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初步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视算
13-917-912-9
18-914-915-9
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
◎◎◎◎◎◎◎◎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练习二第1、2题
4、算一算
练习二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变式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2、第4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三、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练习二第6题和第8题)
要求:
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列式计算,并与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巩固拓展练习
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文档为doc格式